一、案例简介
王女士接到自称是“某保险公司客服”的电话,称公司系统升级,需要王女士配合操作更新信息,否则会影响保单效力。对方准确报出了王女士的姓名、身份证号和保单号,王女士便放松了警惕。
随后,“客服”以“验证身份”为由,向王女士索要短信验证码。王女士稍有迟疑,对方便语气急切地表示操作即将超时,保单可能失效。情急之下,王女士将验证码告诉了对方。几分钟后,她收到的不是“操作成功”的提示,而是银行卡内20万元被转走的短信通知!王女士才意识到被骗,立即报警并联系保险公司。万幸的是,因报警及时,资金最终被成功追回。
二、案例剖析
这是一起典型的“冒充客服”电信诈骗。骗子先通过非法渠道获取了王女士个人信息,用“信息准确”降低其戒备心;接着以“系统升级影响保单”为由进行施压,再用“操作超时”制造紧迫感,干扰判断,最终骗走短信验证码。而验证码是支付和操作的最后一道安全锁,一旦泄露,资金便会被盗取。
三、风险提示
1.“官方信息”要核实。金融机构不会以任何形式索要客户的短信验证码、银行卡密码等核心安全信息,凡接到类似来电或短信,务必保持冷静,挂断电话,自行通过官方APP、网站、客服热线或线下网点进行核实。
2.“敏感信息”不外泄。短信验证码、银行卡密码、支付密码是资金安全的“最后一道防线”,任何机构或个人都无权索要,绝不能告知他人。也不要轻易点击陌生链接或下载非官方APP,输入个人敏感信息。
3.“紧急情况”别慌神。骗子常用“操作超时”“账户冻结”等话术施压,遇到这种情况更要冷静——保单效力不会因“不配合电话操作”而轻易失效,真有问题官方会通过正规渠道提前通知,不会让你“限时操作”。
4.若不幸像王女士一样泄露信息并发现资金异常,立即冻结银行卡、修改所有金融账户密码,同时保存通话记录、转账凭证等证据,第一时间报警,最大程度降低损失。

关注我们
版权所有©国联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未经许可不得复制、转载或摘编,违者必究!
Copyright 1994-2016 Guolian Insurance Co.,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ICP许可证号 苏ICP备15002662号-1 本网站已支持IPv6访问